晨枫曰:
“浮在水面的声纳浮标还天然受到水下跃变层的影响,对跃变层下的潜艇探测乏力。变深的声纳浮标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在实用中还没有见到过报导,而且需要在投放前就预先知道跃变层的深度和分布,这在实用中难以做到”
知识贮备有欠缺不可怕。怕就怕不懂装懂。
美军 AN/SSQ-36B 水温传感器使用半导体温度计检测水温,可测量 0-800 米水深的水温变化。在水体温度垂直分布已知的情况下,推导出温度跃变层 (海水密度跃变层的最主要形式) 的深度与分布毫无困难。
AN/SSQ-53 被动声纳浮标,最大工作深度 1000 英尺/305 米。AN/SSQ-62 主动声纳浮标的最大工作深度达到 1500 英尺/457 米。单向变深 (部署完毕后根据反潜平台指令,分档位增大声纳所处深度) 声纳浮标是列装多年的常规装备。即便部署完毕后深度无法改变的声纳浮标,也能通过交错投放深度分别设定于温度跃变层上方与下方的单位,实现无盲区覆盖。
海洋温度跃变层典型分布模式。很显然,最大工作深度达到 300 米级的声纳浮标就足以穿透战术潜艇所能利用的温度跃变层。
声纳浮标的射频通讯装置固然浮在水面上,水听器阵列却是通过电缆悬挂于海水之中,部署深度可达数百米,从而轻易穿透典型的温度跃变层。望文生义地将声纳浮标解读为 “浮在水面,对跃变层下的潜艇探测乏力” 是极其可笑的错误。
声纳浮标若干,多数是 AN/SSQ-53 系列,灰色的是 AN/SSQ-36B。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