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面的柱状图 (来自 “经济学家” 杂志网络版) 可以看得很明白,1980-2010 这 31 年中,有
12 年出口对 TG 经济增长的贡献 (深蓝) 为负值,即拖后腿,其余 19 年里出口对经济增速有比较明显贡献 (超过 1 个百分点) 的也只有 1982,1987,1990,1994,1997,2005,2006,2007 这区区 8 年而已,剩下的 11 年里出口虽对经济增长有正面作用,但占总增量的份额相当有限,
所谓 TG 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出口的说法缺乏事实支撑。TG 出口企业占据的通常是价值链 “笑脸曲线” 的中段,利润薄如刀锋,出口产品在国内产生的附加值十分有限,当然不会对 GDP 的增长做出显著贡献。创造就业岗位,培养产业工人,加速 TG 工业化进程才是出口对 TG 的真正价值。目前的世界两大经济体中,货真价实的出口依赖国并非 TG,而是 MD,其 GDP 增量的
40% 左右来自出口。
TG 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是持续的高水平投资 (右下),但私人消费的贡献并不似许多人想象地那般低 (
见柱状图: 浅蓝为消费对 GDP 增长的贡献,灰色为投资对 GDP 增长的贡献)。由于 TG 服务业经济活动统计数据偏低,TG 的个人消费 (
左下) 通常被低估,而投资占 GDP 的百分比则持续性地遭到高估,以至于 TG (
深蓝色曲线) 似乎比经济起飞阶段的南棒 (
灰色曲线) 和倭瓜 (
蓝色曲线) 还要重投资而轻消费。当然,许多人整天在大叫即使与经济起飞时期的倭瓜和南棒相似的投资水平也太高了,TG 的蛋糕已经很大了,需要开始分蛋糕了。这帮人要么是完全不动脑筋,跟着部分媒体瞎起哄,要么天真地以为全中国都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差不多。事实是 TG 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相去甚远,必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维持较高的投资/GDP 比例。以铁路基础设施为例,TG 的人口约为 MD 的 4 倍,2006 年时 MD 标准轨距货运铁路线长度即达 226097 千米,而 2010 年底 TG 的铁路全长也只有 91000 千米,TG 单位铁路长度承受的运量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4 倍!人均 GDP 才 MD 的 1/8 就认为蛋糕够大了,同时却整天抱怨生活水平不能向西方国家看齐,这是什么逻辑?近些年来由于资产的增值效应,TG 有产者 (资本家) 的收入增长速度显著高于无产者 (工薪族) 的收入增长速度,贫富不均现象日益严重,对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十分不利。调整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占 GDP 的比重,从而刺激国内消费的增长是应该的,既是经济转型的必要,也是维持社会稳定所需,但现在就大幅度压缩投资占国家整体 GDP 的比例则为时过早。
评论